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上课要戴口罩吗?刚刚,省新闻发布会最新回应

北仑发布 2021-09-30

4月7日下午,浙江省举行第四十二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马剑平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首先通报全省最新疫情情况:4月6日,我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截至4月6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18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7例、出院病例14例,尚有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0例(其中境外输入37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7271人,尚有1406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我省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打好“一码一库一平台一指数”组合拳,完善“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理。依据国家第一入境点等管理模式要求,推进与省内外航空、港口、陆路各入境口岸联络沟通,加强协调衔接和信息共享。
考虑到短时间医学观察容易导致健康监测不到位,为有效防范疫情传播风险,我省决定对入境后未在其他省(区、市)连续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中转来浙人员,一律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可以说,连续14天集中隔离,是我省当前为防控疫情对入境人员采取的一项无差异公共政策,也是赋予健康码(国际版)“绿码”的基本条件。对已在省外严格按规定集中隔离14天且通过检测的入境人员,来浙江将不被重复隔离。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全面展开,必须进一步防止本地疫情反弹。我省将无症状感染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两个14天”管控措施。由于近期国内陆续出现从原疫情严重地区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并且还持有当地健康码绿码。根据相关新情况新问题,为减少风险隐患又避免重复隔离,我省对健康码管理机制作了相应完善。
鉴于武汉通道管控即将解除,在保证人员顺畅流动的情况下,为有针对性地加大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我省决定对近14天来自武汉地区人员开展必要的核酸和血清检测,相关信息将纳入健康码管理。其中,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赋予浙江健康码“绿码”;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设定为健康码“红码”,经诊断后按无症状感染者或确诊病例处置。如相关人员已持有当地医疗机构健康检测报告,经核验后可免予检测。需强调的是,上述规定对武汉来浙务工人员和我省滞留在汉返乡人员一视同仁。各地都要设立综合服务点,确保检测流程便捷、绿码转换快速,让受检对象尤其是来浙武汉同胞少费周折,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从下周开始,我省初三、高三年级同学就将回到学校上课,其他年级同学也将陆续返校。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省委、省政府极端重视,部署作了风险点的全面排摸和预案准备。省市县还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逐校开学条件确认、“健康码+测体温”校园准入、驻校健康指导服务、疾控应急管理等机制,分类型梳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检查清单。对开学时间之所以分层分类乃至分年级段有序安排,是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办学可谓新试验,各校都是新手上路,都有必要安排一个提供压力测试的预备期、适应期。虽然事先经过多方筹备,但相比公众尤其是广大家长的关切,我们各方面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为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不留死角,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疫情信息发布坚持公开透明,绝不允许为了追求病例零报告而瞒报漏报,尤其要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第一时间通过监测信息系统直报相关信息,并立即采取规范化处置措施。我省强调,病例零报告是各地努力工作的结果,但没必要成为一种刚性目标。数据真实是防疫的前提,实事求是是我省战胜病毒的最有力武器!
二、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潜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跑出高质量复工复产的加速度,是我省必须攻克的重大课题。从目前情况看,复工复产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和堵点,不仅反映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也表现在大中企业的供应链、资金流和销售订单方面,更凸显在外贸出口、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商业零售等领域。浙江企业正处于迎难而上的关键时期,要走向全面恢复还得继续爬坡过坎。
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从前期我省弥补医疗应急物资缺口的战役中,能充分体现广大浙商的巨大能量。以口罩为例,1月21日全省日产量仅16万只,自2月7日组建口罩工作专班以来,创造了“一周产能上千万,两周产量破千万,三周产能近2000万、产量破1500万”的浙江速度。到3月底,全省口罩日产量超过7000万只。具有资质的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医用隔离眼罩生产企业原先都只有1家,实际日产量为0,目前实际日产量已分别达到3万件、2.3万件和1.8万副。
应急物资生产的几何级数递增,表明只要将浙江企业的动能激发出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由于国际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萎缩,扩大内需是当前主要突破口。我省既抓消费提振,又抓投资拓展,特别是通过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3月初,全省有53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864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总投资16.5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占比61%,比上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我省正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指导意见,着力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条件。
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创新驱动。我省全力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大力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重点打造10条标志性产业链,推进60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构筑100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将“浙江制造”复工复产与“浙江创造”全链升级有机统一。要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并驱,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信用综合监管机制,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以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来保护和激发生产力,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最后,再通报上周的一条重要消息:

截至4月3日,我省援鄂医疗队2018名成员、援助意大利专家组13名成员,已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和援外指导任务,全部顺利返回浙江。


援鄂援意期间,医疗队和专家组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为我省打赢防疫“第二战场”和万里助侨安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浙江精神、浙江形象、浙江风采。


就在前天,杭州公交集团推出了3辆巴士,将792名来自杭城的援鄂医务人员名字印在车身上面。这些名字并不为人熟知,因为在平日,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当疫病降临时,他们挺身出征,又是真正的英雄,值得大家铭记。对他们凯旋,我们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会上,几位负责人还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对于近期从武汉地区来浙的,须经核酸和血清检测通过,才能赋予浙江健康码绿码。这一措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与浙江一直来推进与外省健康码互认的原则是否相吻合?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对近期来自武汉地区的人员进行一次核酸和血清检测,是经过综合评估后的审慎决策。首先,对包括武汉来内的湖北籍人员来浙江务工、创业和就学,我省一直表示热烈欢迎。早在3月18日,我省就调整了湖北来浙人员的健康码赋码规则,对除武汉外的湖北所有设区市从红码名单中移除。在更早的3月15日,我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主动致函湖北省防控办,商请协助做好有关人员返岗返乡对接工作,特别提请排摸有意愿来浙上岗人数和地区分布等情况,希望优先组织我省企业在册员工和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等返岗来浙。
对离汉通道开放后来浙人员,之所以安排核酸和血清检测,主要是基于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需要。无症状感染者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但其传染性已被确认,且容易产生在疫情严重地区。可以说,这是当前“内防反弹”的最大风险点,也是中央最近特别强调的防控重点。由于武汉客观上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也由于新近连续出现来自湖北的持绿码人员到外省后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乃至确诊病例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结合实际妥善对待。开展一次核酸和血清检测,就好比是一次简易体检,没有任何歧视性。此种安排不光面向武汉来浙务工人员,也包括对我省滞留在武汉的返乡人员,可以说一碗水端平。像我所在的省政府办公厅,有一位处长就不巧滞留在鄂,回来后返岗也必须经过核酸和血清检测。总之,检测对事不对人。
另一方面,对检测阴性的人员立即赋予我省健康码绿码,不实行任何隔离措施,总体上符合省际之间健康码互认的原则。健康码省际互认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之上。目前,我省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正积极推进浙鄂两省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共享。这是健康码互认的依据,但现在客观上仍然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核酸和血清检测,能够快速打通跨省域信息不对称的堵点,这好比是一次健康公证。并且对持有当地医疗机构健康检测报告的,经核验后可免予检测。从政策层面讲,此次完善健康码管理机制,属于对不同区域感染风险作评估后的衔接性措施,尤其是以免隔离为前提,所以是深化浙鄂两省健康码互认的一项落地举措。
为确保周密操作,我省在各市县都专门设立综合服务点,近期对相关人员开展一站式检测服务。我们要求综合服务点切实方便检测对象,努力提供细致、快捷、柔性服务。相关社区、旅店对从武汉初来乍到的人员,一定要耐心解释引导,便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省心的方式完成检测和健康码转换。武汉同胞在疫情防控期间付出了许多,刚到我省也许还面临不少困难,大家要将心比心,一定将各方面工作做妥贴。
随着三级响应的实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都摘下了口罩。我们注意到省委、省政府的不少会议,参会人员也都不戴口罩了。我想了解它对社会所传递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大家在一般场合都可以摘下口罩?另外,大家尤其关注学生戴口罩的问题,也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戴口罩看似一件小事,又是关系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一件大事。在疫情快速蔓延的时候,不仅提倡大家戴口罩,而且是人们来到公共场所的一项义务。因为谁都可能被传染,又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却成了潜在的传染源。


但随着三级响应的实施,我省疫情可控程度越来越高,确实在较多场合可以不一定戴口罩。现在从省里到市县,假如会议人数不太多,能保持空气流通,摘下口罩已很常见。如果说它对社会所传递的信号,目的是要建立起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因为在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的时候,假如人们在任何场合都戴着口罩,客观上将制约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对生产恢复和社会就业都会无形中产生较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摘口罩也关乎民生事业。


因此,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国家和省里都制订了佩戴口罩的相关指引。像普通办公、居家的时候,在公园、绿地等散步的时候,包括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都可以不戴口罩。但口罩也并非一摘了之。指引还明确了需要戴口罩的若干情形。比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乘坐地铁、公交车、飞机、火车的时候,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和培训机构的时候,等等。总之,戴不戴口罩需要区分具体情况。但在非特定场合,这又是个人的自主行为。如果你不太放心,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戴不戴。


对大家尤其关心的学生戴口罩问题,首先我谈一点基本认识。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学生这一群体更具特殊性,特别是低龄学生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对戴口罩的指引应该更加细致。其实,我省要研究开学时间的时候,就有一个重要预设,就是区域疫情风险总体上降到可以满足学生不用戴口罩上课。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在决定复学这个问题上,比复工复产更要慎重得多,我省没有抢先,而是要有意识地稳一稳。到今天,全省疫情图已经一个多月都是绿色的低风险区,应该说全面复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我省才于上周发布开学通告。


由于对开学条件建立了逐校确认制度,加上严格实行“健康码+测体温”校园准入、全天健康监测等一整套机制,在保持教室适当通风的情况下,总体说来,学生上课时可以不用戴口罩。另一方面,这也是考虑到学习效果。即使像我们大人,整天戴口罩都不适应,也容易犯困,何况低龄学生。所以,基于前提分析和效果导向,学生在一般常态下可以不戴口罩听课。同时,也允许学生自行戴口罩听课,或者在校园间歇性佩戴。我想学校可以对学生规定戴口罩的底线,却不必强求一律,可以多一些包容性,但各校都必须切实维护让学生放心不戴口罩的校园安全小环境。


当然,我谈的是总体判断。现在是三级应急响应,省政府已授权各市根据本地情况对相关问题和措施作决策。由于不同市县原先的疫情程度有差异,全省不搞一刀切。包括学生在哪些场合戴不戴口罩,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不过,对学生往返学校途中或出入校外公共场所,还是建议尽可能戴口罩。在这方面,可以比现行针对公众制订的口罩佩戴指引收得更紧一些。对学生来说,增强一点个人防护意识完全有必要。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浙江发布、浙江新闻客户端)

猜你喜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